广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显成效

2024-04-12 09:30

    春天的田野上,灌渠纵横。渠内清泉淙淙,滋润着田野。“现在水渠修好了,我家今年要扩种6亩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大丰镇里丹村云莫庄群众韦汉良告诉记者,农田灌溉给力,今年增产丰收大有希望。
五化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的上林县大丰镇里丹村云莫庄渠段工程实施改造后,给即将进行春灌的村民吃下了定心丸。
    该灌区建成后已运行50多年,前几年,渠道多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损坏,影响了灌溉效益。2021年8月,南宁市五化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纳入国家“十四五”重大农业节水供水工程方案改造实施范围。经过两年多的施工,目前项目已完成90%的工程量,预计在今年春灌前整体完工。
    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
    作为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省(自治区)之一,广西水土空间格局极不均衡,水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异常严峻。近年来,全区持续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问题得到不断改善,用好来之不易的水资源,让每一滴水在生产生活中发挥作用已成为生产者的共识。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广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和水平,水资源管理、节约与保护等各项工作成效明显。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节约用水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召集人升格为自治区副主席以来,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自治区水利厅、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广西“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并推进实施。
    实施用水强度控制。开展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工作,完成用水定额制修订,严格用水定额执行。
    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深化。累计建成75个节水型县(市、区),南宁、桂林、北海3个设区市被评定为国家节水型城市。节水型高校建成率49.2%,71%以上的自治区直机关及区直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南宁、北海市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通过水利部中期评估并获良好等级。
    加强对超许可取水违法行为监管。在全国率先完成取用水专项整治问题的整改和现场复核销号工作,完成321个取水口取水计量设施建设任务。
    盘活水资源,不仅要管好地面“盆”中水,还要守护好地下“生命动脉”。为此,广西持续加强水资源水生态保护,广西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成果通过水利部审查。对河湖、中小水电站生态流量进行实时监测、短信通报、动态监管,完成了桂江、左江先行先试工程的生态流量核定工作。北海市完成地下水治理及压减任务,目前评估结果显示不存在地下水超采区。
    持续扩大护水“朋友圈”
    广西积极开展“节水中国、你我同行”联合行动等多种形式的节水科普宣传活动。自治区水利厅、梧州市政府等8家单位的活动入选全国节水宣传百项优秀活动,入选数量居全国第四;自治区水利厅获全国节水宣传优秀组织单位,全区节水意识进一步增强。
    据统计,近年来广西年用水总量稳定在250亿立方米左右,远低于301亿立方米的总量控制指标,实现由过去的用水量持续增长到稳中有降的转变。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16.6%、32.4%,降幅提前达到“十四五”期末控制目标,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至0.525,用水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升,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保障。2021—2022年,广西连续两年获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等次。
    “《节约用水条例》今年5月1日施行,广西将及时抓好宣传贯彻,跟进配套制度建设,加强监督检查,同时加快《广西节约用水条例》立法进程,研究制定节水激励政策,大力推动节水产业发展。”自治区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许林波表示。

(来源:中国水利报)